查看:
428
|
回复:
0
发表新帖
标题
内容
确定
写点不成文的文字
分享到:
水泊梁山
昵称
水泊小旋风柴进
职位
管理员
帖子
2
银两
36900
源于一次偶然,便对围棋产生了好感,向来喜欢的事情总是莫名其妙的投入,丢下了一度让自己狂癫的诗词,丢下了平平仄仄之间摞积木的兴趣,同时也与那些有关于诗词歌赋联对的群疏远了许多。周围玩围棋的朋友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一个人蜗居在家,饶有兴致的开始研究起了围棋。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深山野林里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江湖高手。
喜欢围棋也是因了诗词,记得当时给“学生们”出题,关于炼句的课题,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特殊刻画来找到其与众不同的点,以使文字不那样的随大流,有鹤立鸡群的感觉。先从“春夏秋冬、梅兰竹菊、琴棋书画”这十二个事物开始,学生们交了作业,去点评,这是当时的生活写照,看过一个朋友关于“棋”的诗,其中的句子已经模糊,大致是“车马相士将炮卒”之类象棋的文。关于围棋的甚少,有也大概是黑白相间,乾坤相合。于是,自己在想,若想写好一件东西,必须从棋内在的东西里去挖掘。也是从这个时候,开始有了对围棋学习的雏形。
于是乎,上网的时间开始从格律、闲谈的阵地实现战略大转移,在网上搜索了名家复盘讲解视频,大致也就是聂卫平、王汝南,曹薰铉,陈莹,王元等人(在现在看来,当时只是懵懂,似是而非的看),还有一些旧的现实中几乎绝版的书籍,便开始了漫长的围棋历程。从一个子的“气”开始学起,然后是“眼位”,直到百余多的围棋术语和棋谚。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,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自己设计了棋盘,花了很少的银两去制作公司制作,买了棋子,逛遍了济南的书店,书桌上原来那些文学书籍改头换面的成了围棋书。开始学着打谱,真的想象不到,在藏经阁参禅的师傅是怎样过来的,只是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打坐人。
后来听朋友说起围棋网,类似弈城,棋魂,TOM之类的。其实开始是在QQ游戏大厅,当时学着下棋时从13路棋盘开始的,因为对围棋涉世不深,总以为QQ游戏里没有19路棋盘。问了许多人才知道在“数子区”,同时也下载了棋魂,TOM。很虔诚的给自己去取了一个绝世高手的名字“扫地僧”,其实这在当时玩论坛的年代用过。看的书多了,对围棋知识面也多了起来,什么武宫正树,什么木谷实,什么吴清源,石田芳夫等名字一个个如幻灯般闪现,也会去搜索关于他们的生平。再后来,又给自己去了一个可圈可点的网名“仰面观太虚”,出自诸葛亮那首“一夜北风寒,万里彤云厚。长空雪乱飘,改尽江山旧。仰面观太虚,疑是玉龙斗。纷纷鳞甲飞,顷刻遍宇宙。”觉得自己便是卧龙岗上的诸葛村夫。
时间久了,便认识了对弈网里的许多人,后来就上了“水泊梁山”棋友会。取名:“水泊小旋风柴进”人称小旋风,更多的习惯叫柴大官人。
因为学棋时间短,总觉得每个人都是高手,所以看棋的时间比较多,用“旁观也是一门学问”来聊以自慰,又觉得自己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。抛开围棋,单从棋理中去体会兵法和人生,是我一大快事。也是当时学围棋的初衷。人说,人生如棋,然也。如果把每个落下的棋子当成人生的每一步,圆满的结局便是让每个棋子发挥其应有的效力。而人生的步伐,当需自己去掌控,这如棋中的先手,能让对方步伐跟着你走,掌握大局观,这便是我所谓的棋盘中人生道理了。
到如今,认识围棋半年有余,朋友之间也会在偶尔闲暇时间相互切磋,虽然没有高手的水平,但也能走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棋。围棋称为手谈,一种用执白和执黑的方式,去交流,去猜想对方的心思。这种哑语让自己喜欢的不得了。古人有弦断遇知音,落子之间又何尝不是呢?
生活之外的事情,能让自己感兴趣的,莫过于诗词和围棋了。看多了,便觉得有些东西完全是相通的,只期待着能够有突破的一天。很喜欢《棋经十三篇》中合战第四篇,以下摘句,与大家共勉:
合战第四篇:
博弈之道,贵乎谨严。高者在腹,下者在边,中者占角,此棋家之常然。法曰﹕宁输数子,勿失一先。有先而后,有后而先。击左则视右,攻后则瞻前。两生勿断,皆活勿连。阔不可太疏,密不可太促。与其恋子以求生,不若弃子而取势,与其无事而强行,不若因之而自补。彼众我寡,先谋其生。我众彼寡,务张其势。善胜者不争,善阵者不战。善战者不败,善败者不乱。夫棋始以正合,终以奇胜。必也,四顾其地,牢不可破,方可出人不意,掩人不备。凡敌无事而自补者,有侵袭之意也。弃小而不就者,有图大之心也。随手而下者,无谋之人也。不思而应者,取败之道也。诗云﹕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
1楼 2012-01-07 09:57:43
回复